近日,首批由我国牵头编制的2部国际标准《官方海道测量机构CATZOC赋值指南(S-68)》和《全球海域多边形划分数据产品规范(S-130)》经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海道测量服务与标准委员会(HSSC)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在年内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成功实现“领跑”,通过输出中国智慧,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道测量界的话语权和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国际标准《官方海道测量机构CATZOC赋值指南(S-68)》由IHO数据质量工作组开发,工作组主席为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邬凌智。标准规定了水深数据质量的评级方法和电子海图中置信区等级(CATZOC)属性的赋值规则,为解决长期困扰业界的水深数据质量评级和标识问题提供的统一的国际方案,对于规范全球各国电子海图中CATZOC属性的赋值、改善和提高航海者对于水深数据质量的认知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航运安全水平提升。
国际标准《全球海域多边形划分数据产品规范(S-130)》由IHO S-130项目组开发,项目组副主席为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邬凌智。S-130属于新一代基于S-100标准的数字航海产品规范,基于该标准编制的S-130数据集将使用唯一数字标识符对全球各海域进行编码,并清晰界定全球各海域的范围和界限,为全球各涉海行业提供一套标准的海域范围定义。